山西省汾阳医院数字图书馆欢迎您!

世界读书日——“中部六省共读一本书”(12.1)《朗读者》导读

  • 发布时间:2022-05-17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27

 

 

12.1《朗读者》导读.mp3

 

 

《朗读者》

导读:唯一能使人完整的,是爱

 

《朗读者》是首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排行冠军的德国小说,它曾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热销。

作者本哈德·施林克认为《朗读者》所讲述的“是他那一代人的主题”。他把自己的经历、幻想都投入其中,借助书中主人公米夏和汉娜的故事,探讨具有普适性的主题--尊严、人性、爱,最后成就了这部内涵深刻的畅销书。

故事的开始,米夏·伯格在15岁这年秋天患上了黄疽病,经历了一阵呕吐,嘴里发苦,眼前发黑,虚弱得即将瘫软在地,就在此时,一只坚实有力的胳膊伸了过来扶住他,那是一只女人的胳膊,还带着新鲜的汗味,这让米夏感到安心,他向往这样健康自信的身体。于米夏而言,初次邂逅不仅不美好,回想起来更有些难堪的意味。

米夏病愈已经是次年2月的事情,他买了一束鲜花,想对这个帮助过他的女人道谢。她正在房间里尉烫衣物。披肩的金发,裸露出的雪白手臂,动作舒缓又专注,米夏将这个画面印刻在脑海中,久久不忘。一个星期之后,他又来到了施密茨太太的门前--尽管没有任何理由。她只是语气平淡地拜托米夏帮她干些杂活。施密茨太太看见他的模样,笑了起来。她便提议让米夏洗个澡再回家去。米夏与她只见过两回,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全名,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米夏一头扎进了这场恋爱中。少年米夏逃课、撒谎,只为每天能跑到施密茨太太的家里去幽会。

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米夏与汉娜之间的温存。汉娜突然喜欢上听人朗读。每当米夏与她在一起时,她就要求米夏为她朗读一段文字,从《荷马史诗》到《老人与海》,汉娜并不挑剔作品。复活节假期到来时,米夏带着汉娜骑车游玩。

作者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米夏与汉娜之间的日常生活,他使用了大量的对于气味的描述,不止一次地提及汉娜身上带有肥皂的清香与女人特有的馨香,那种味道让米夏记忆深刻。这些描述让两人之间的相处更增添了暖昧与情欲的气息。全书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米夏与汉娜之间的爱情展开的。这反而更像是一本米夏的日记本,里面记录着这段爱情启蒙的种种美好。

但真正让本书畅销并经久不衰的原因自然不会如此简单。我们来看本书的第二部分,这也是全书情节大转折的地方。当米夏进入新学期、新班级之时,他不再围绕汉娜,汉娜的行为也逐渐变得古怪。她时而反复无常,时而盛气凌人,像是处于某种高压之下。两个人冷战、僵持,关系开始降温。就在这时候,汉娜离开了。她把房子退了,工作辞了,就像人间蒸发一般。

很多年后,当米夏作为一名法学生来到法庭观摩一场涉嫌纳粹集中营罪行的审判时,他在被告席中捕捉到了熟悉的身影,曾让他魂牵梦萦的人一-汉娜。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着对汉娜的审判而进行。整场审判是针对汉娜和其他四名集中营的看守所犯下的罪行。她们在囚犯转移的途中把犹太人囚禁在一座乡间教堂里。当遭遇轰炸时,她们并没有打开大门拯救这些人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杀死了这些犹太人。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开庭辩护,米夏也逐渐把汉娜消失后的踪迹拼凑出来,他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终于明白了汉娜频繁更换工作并辗转各地的原因--她想隐瞒自己是个文盲的秘密。

文盲这个秘密却是汉娜拼死捍卫的尊严,所以在法庭上她选择了沉默。在明白汉娜的秘密之后,米夏认为自己从一个旁观者突然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因为他也有罪。从集中营回来之后,米夏跑到审判长那儿,把汉娜一字不识这件事告诉了他。他希望能为汉娜获得减刑。但汉娜还是被判终身囚禁。

下来,我们来看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审判结束后,米夏也结束了他的学业并顺利当上候补文官。同时,他结婚了。这本该是幸福的生活,米夏却总是把他的妻子和汉娜做比较。他觉得妻子味道不对。他想摆脱脑海中的汉娜,可那种感觉却从未消失。这样煎熬了几年,他们还是离婚了。他无法摆脱汉娜。此后米夏经常辗转难眠。每当这时,他就拿起一本书高声朗读。他的脑子里充斥着回忆和梦幻,最后出现的总是汉娜的一幅幅剪影。他决定索性再次为汉娜朗读。

他把自己的朗读用磁带录下来,他花了几个月给汉娜录制了《奥德赛》和一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然后把排列整齐的录音磁带和一台录放两用机用邮包寄过去。起初,他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后来是一些实验文学,再然后变成了米夏自己写的作品。命运是如此神奇,兜兜转转间又让米夏成了汉娜的“朗读者”。而这一次,米夏不单纯是个“朗读者”,他的声音促成了汉娜的觉醒。

汉娜开始学习写字了。在米夏坚持寄录音的第四年,监狱里传回了一纸问候:“小家伙,上一个故事特别好!谢谢!”之后,米夏就不断收到她的来信,但他却不回信,而是一直朗读。米夏相信朗读就是他同汉娜交流的一种方式。他也从不去探望汉娜。直到汉娜将被释放的前一星期,米夏才真正去监狱探望了汉娜。米夏在一块草坪上见到了她。她满脸皱纹,满身臃肿。这次重逢让两人觉得尴尬,成了他们之间的永别。就在出狱的当天早晨,汉娜上吊自杀了。

监狱长领着米夏去汉娜的单人牢房里收拾遗物。她的书架上摆着一些书,都是和集中营有关的,还有两本关于纳粹罪行的报告。米夏遵从汉娜的遗嘱,把汉娜生前攒下的钱以她的名义汇给了“犹太人扫盲联盟”。事后,米夏带着扫盲联盟的感谢函,驱车去了汉娜的坟墓,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站在汉娜的墓前。这两人牵连数十年的缘分终于在此了结,只留下一个令人无比感慨的故事。

汉娜是纳粹罪行的一个执行者。她就像德国公众的缩影。她的觉醒也代表着德国人的觉醒过程。从战争刚刚平息时的悲痛、沉重,到反复提及这段历史的麻木不仁,再到终于可以正视这段历史,承认错误。这是几辈人的努力。

《朗读者》通过一个爱情故事管中窥豹,为我们揭露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个人的影响与改变。而书中所有出现的人物,也是我们的“朗读者”。他们的不同态度、做法何尝不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思路呢?

地址:山西省汾阳医院数字图书馆 电话:0358-7223261


您是第 11742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