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医院数字图书馆欢迎您!

世界读书日——“中部六省共读一本书”(8.2)《倾城之恋》解读

  • 发布时间:2022-05-09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15

 

 

8.2《倾城之恋》解读.mp3

 

《倾城之恋》

解读:哭不出来的哀伤

这篇我要解读的是我的女神,也是好多人的女神——张爱玲。不管是张爱玲的文字还是她的创作意识,都呈现了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人和时代的关系。

她能写出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在找寻或放弃自己时那种或复杂或暖昧的情感。她写的似是一时一地却非一时一地,而是永恒。因为我们不管活在哪个时代都要和时代成为朋友,这其中的磨合有我们的挣扎、追求和放弃。一个艺术家能够这么让人引起共鸣,一方面是她的文字艺术,一方面是她写出了对胡兰成的感情。

今天要谈谈她很重要的作品,可能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写于1943年10月,这部作品后来一再被肯定,连不爱谈论自己作品的张爱玲也多次在不同的散文里提到它。张爱玲多次用《倾城之恋》为例来代表自己写作的心意,还有写作风格。到底是什么心意,什么风格呢?张爱玲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参差对照。

张爱玲有一篇文章以《倾城之恋》为例谈到自己的美学理念,她说: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比较接近现实。在《倾城之恋》里面,女主人公白流苏从老旧的家庭中走出来,去了香港。香港战争的这番洗礼,可以把一个人改变,可是这场战争却没有把白流苏感化为革命女性。这一场战争对于男主人公范柳原影响很大,把范柳原转向了平时的生活,甚至让这个浪子成了家,可是婚姻并不使他成为‘圣人’。范柳原放弃以前的生活习惯作风,与白流苏结了婚。不过还是庸俗的,他们也只能如此庸俗下去。

张爱玲的文字里对人物故事的铺排,也是用这种参差对照的写法。比方说她用上海、香港两个城市相对照,范柳原跟白流苏就在这两个城市开展他们的爱情,最后他们在香港结婚。范柳原跟白流苏有他们很苍凉的一面,也有轰轰烈烈的一面,有他们勇敢的一面,也有无奈的一面。

当时的大环境是香港被日本占领了三年零八个月,在大时代里面,人的命运如何能自己争取,能不能争取,最后谁成就了谁,没有人知道结局。就算有了结局,也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结局。可它好歹是个结局。所以,我们去读《倾城之恋》一定要注意参差对照的写法,只有参差对照,才有张爱玲的美学,也只有参差对照,张爱玲的文字才那么动人。

若你有机会来香港,一定要去瞻仰一下浅水湾酒店,看看那边的故事。看了张爱玲所写的《倾城之恋》以后,你就会对浅水湾特别有感觉。可以说浅水湾是个很有文艺气氛的海滩。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所描述的时间长度不一样。第一部分描述身处白公馆的白流苏被种种剥削,被哥嫂欺负的惨状。于是作为报复,她有意无意地破坏了侄女的相亲。这个部分讲的是几天内发生的事情。

第二个部分是风流成性的范柳原把白流苏接到香港后,对她很轻佻,然后白流苏又回了到上海的家里,这部分的时间跨度大概是一个月。

第三个部分所处的时间点是从1941年11月底一直到战后香港和上海恢复了交通,也没真的写到战争结束。战事稍稍平定,两个人就在香港定了下来。

张爱玲善于处理故事中的时间,几天的事情,一个月的事情,一两年的事情,时间跨度不同,读起来却很均匀。你不会觉得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张爱玲作为文字艺术家,对这个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所以我们看到故事脉络,就可以展开大时代里面人的选择。

在《倾城之恋》最后的片段,张爱玲带着读者来思考。她说,战争让白流苏抓住这个男人结婚,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可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也许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才有战争,也才会倾覆和倾倒,成千上万的人死了,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然后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这一切,仿佛都是为了成全白流苏。可是白流苏也并不觉得自己在历史上面的地位有什么微妙的地方。因为没有人说得清楚一个人跟一个时代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又是张爱玲一个参差对照的写法,人在时代里面,经常处于自卑和自大之间,你如何去看,如何去安顿,如何去理解,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到最后只有你自己去判断,去相信。你选择相信什么其实就是什么。

生命从来不简单,也不可能简单。

所以《倾城之恋》到了最后,张爱玲写白流苏,写到她只是笑盈盈地站了起来,把蚊香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故事就结束了。

你看完《倾城之恋》就像看过张爱玲的很多小说一样,都会有个很沉重、解不开的结,这个结是人对因果关系的迷茫,人与时代复杂的关系。这可能就是生命的真相吧。

 

 

地址:山西省汾阳医院数字图书馆 电话:0358-7223261


您是第 117426 位浏览者